风险投资的加入深刻改变了经济型酒店的游戏规则。对“如家模式”的盲目复制,让这一新生的“蓝海产业”成为一出比拼速度、比拼资本实力的“金钱游戏”。        随着一大批同类型酒店的蜂拥而上,经济型酒店迅速出现了投资过热和同质化竞争。2007年第四季度如家酒店财报出现亏损,让经济型连锁酒店的投资泡沫首次浮出水面。在这种背景下,经济型连锁酒店还能有所为吗?               专门针对求职者的旅社               创办于2006年的“职达求职旅社”,就从这片新“红海”中另辟蹊径,又寻到了一片“蓝海”。这家旅社以大学生求职群体为主要客户,不仅旺季的客房床位供不应求,部分门店更创下了近40%的利润率。        职达求职旅社方面透露,要投资同等规模的旅社需要200万元左右,各地各店视具体物业情况,前期投入数额会有所差异。        为了谋求较为满意的工作,大学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一年左右就开始奔走于各种招聘会,企业笔试面试等。每年全国有50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加上历届待业和跳槽者,每年有近1000万的大学生奔波在外。这些求职者一般经济并不宽裕,四处奔波求职让他们很难有能力支付在一般酒店的长期住宿费用。        职达求职旅社就是瞄准了这一市场。为了保证旅店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也便于酒店管理,职达求职旅社要求入住对象必须是大专以上学历的学生或者学校老师,入住登记时除提供身分证外,还须提供学生证或毕业证。        异地求职,学生们在职达停留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则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平均消费天数多在一个月左右。这样长时间的相处,同房间的室友之间产生的友谊让学生们把职达视为一个有归属感的“移动寝室”。这种求职社区文化,是职达从未大规模宣传但却在学生中口口相传的主要原因。        职达的房型从2人间到12人间,价格从55元到20元不等。旅社采用和学生宿舍一样的布局,男女生分层居住,设置上下铺位,但床更宽大,床单每天更换,而且每个房间配备有空调、电视、独立卫生间和24小时生活热水,另外整个酒店还设有活动室、餐厅、网络室和电话间等公共设施区。        对于经济型酒店而言,最大的挑战是成本控制。职达的有效做法之一是从节约水电消耗入手。每天晚上11点半准时熄灯,热水则通过磁卡控制使用,每人每天免费供应2立方热水。其次在人力成本的控制上,职达的市场推广,主要是通过网络和学生之间的口口相传。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职达的成本能够控制在较低水平。               打造求职社区文化               在选址上,职达多选在离高校、招聘会或人才市场较近的地方开店;而对于位置相对偏远的门店,在集中招聘期间,职达会根据情况提供往返班车。        职达各个旅社的前台辟有专门的信息发布栏,预告近期各地招聘会消息、企业集中招聘信息和相关交通路线图;报刊架上,人才报、招聘报种类齐全。职达还不定期邀请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培训师为求职大学生提供就业咨询、面试指导等相关培训。同时,由住店旅客中比较活跃的学生们自己出面组织的经验交流会、主题恳谈会更是络绎不绝。        职达的求职社区文化不仅对来找工作的学生们产生了极大的黏性,也对用人单位形成了足够的吸引力。一些需要毕业生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会选择通过职达发布招聘信息,包括国美、苏宁这些快速扩张、对毕业生们有大量需求的企业也会来职达举办专场招聘会,或者安排面试见面会。比起企业进驻大学举办校园巡展,来职达招聘的企业面对的受众更多元,目标更直接,招聘成本也更低。譬如苏宁在上海开设新店急需一批店面职员,就在职达网的求职论坛或者职达“聚乐部”上发布信息,再在各门店贴出通知,感兴趣的学生们就会在指定时间集中到某个指定的职达旅社,等待与苏宁的工作人员现场交流。        职达另一类不可忽视的客户是企业的实习生。以苏宁为例,每一批新员工入职,在入职培训的前半年内,学生的自然流失率或企业的主动淘汰率都很高,因此企业对培训生的后勤服务成本很高。但是如果企业选择在职达安置培训生,把职达作为企业新员工的周转宿舍,就不仅降低了服务成本,还能随时补充新鲜血液。        以求职旅社为切入点,职达围绕这个市场又开发了一系列相关产品。譬如,职达推出了《异地求职攻略》等主题的系列丛书、专门面向外地高校的求职招聘报、以面向大学生为主的直易达人才服务公司和专门面向毕业生的求职网站职达网等等,构成了一张集经济型酒店与人才服务机构二者于一身的竞争网络。 | (本文已被浏览 1925 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