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济型酒店的快速发展,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仍然存在极大风险,投资过热、泡沫过多可能对这一行业带来致命性打击。而且,我国尚未形成对经济型酒店统一的行业体制、宏观管理规范,经济型酒店行业标准尚缺,经济型酒店成为一个行业管理的薄弱地带。同时经济型酒店产权不明晰等缺陷,可能导致市场行为不规范。 
    舒伯阳教授告诉记者,2007年下半年,是经济型酒店的一个拐点。由于经济型酒店一下子太多,分摊了客源,酒店的出租率开始下降,同时,物业成本的上升增加了成本,很多一线品牌的效益开始下降。在激烈的竞争下,一批比较优势较弱的经济型酒店必然会死掉。“经济型酒店除了价格优势,没有核心竞争力,很多被淘汰掉。”舒伯阳说。在未来几年,经济型酒店将走向规范、整合,真正进入良性循环发展期。 
    彭阳认为,经济型酒店将可能对中国酒店业进行重新洗牌。未来中国酒店业将出现两极分化,存活的要么是高星级酒店满足高端客户需求,要么是经济型酒店满足大众需求。 
    张建认为,星级酒店的优势在于“星”带来的品牌效应,代表着一种品质、形象,给人感觉档次要高很多。“除了忆家、莫泰、7天、如家这几个外,经济型酒店整体品牌效应还很差。”同时,星级酒店在管理、综合性服务等各方面也要规范一些。“经济型酒店和星级酒店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各自的客户源,只要比例合理就行了。” 
    刘富国告诉记者,7天、如家、莫泰这些连锁店,在全国有着庞大的会员体系。忆家更注重本土发展,现在已经有稳定的客户源。将进一步向地州发展,立足贵州,面向全国。只提供住宿,并要把住宿做得更专业化,不提供餐饮、娱乐,等把住宿做得更专业化再考虑相关辅助产业的发展。他认为,经济型酒店正在迅速扩张,将贵州厅局级的亏损招待所改装成经济型酒店已成为一种趋势。 
    舒伯阳教授认为,经济型酒店和星级酒店应进行市场细分,针对商务客人、旅游者、避暑度假者等不同的客人划分层次,提供不同的服务。经济型酒店应更突出住宿功能,走特色化经营道路。高端的星级酒店可与国际接轨,加入国际品牌连锁店,扩大规模,提高知名度。低星级酒店将会重新定位,向经济型酒店转移,加入大的经济型酒店品牌。
| (本文已被浏览 1890 次) |
|